从政策层面上看,研学旅行相关文件出台已久,也逐渐纳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来,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研学旅行的推行还面临很大的问题。对于学校来说,研学旅行的经费来源与安全责任就是他们的首要顾虑的。
政策文件中,虽然对研学旅行经费来源做出了规定,提出经费通过家长、政府、学校、社会等途径筹集,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很大问题。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家长可能愿意为孩子的研学旅行消费。但是对农村的学生来说,经费筹措机制欠缺,也就意味着他们将会很少或者压根没有机会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对一些地方政府来说,财政状况并不是非常乐观,保障日常教学开支已经非常不容易,对于研学旅行这一额外开支无能为力;对于中小学校来说,每学期的经费也是固定的,很难再拿出研学旅行的额外经费。现阶段,研学旅行的经费筹措机制还有所欠缺,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计划和流程来保障。对于研学旅行实施的数量与质量来说,这非常不利。
在相关政策文件中,实施研学旅行的必要性和意义非常清楚,但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对于研学旅行却有责多重顾虑。与学校课堂开展的学科课程不同,研学旅行具有灵活性、过程性、开放性特征,在校外开展的活动的不确定性比较多,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目前的研学旅行缺乏监督与问责机制,更会让学校在开展活动时畏首畏尾。弱化了监督就会使得研学旅行过程中行为的失控的可能性增加。而缺少监督和问责机制,政策执行的 “梗阻”也就不可避免。这可能导致研学旅行开展过程中过于随意,安全更难保证。缺少监督机制,就难以监控研学旅行评价的质量;缺少问责机制,就难以维护研学旅行评价的信度。
概而言之,健全研学旅行经费筹措机制与监督问责机制对于活动的开展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这两项机制得到完善,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才会减少顾虑,研学旅行实施质量就才能真正拥有一顶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