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学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开展研学活动来说,学校本身虽然有一定的智力储备,但因学校性质、条件、岗位、编制等的限制,不可能在各个方面全部能照顾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需要更为丰富的资源做后盾,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开放办学、为外部力量留出空间是很有必要的。
若过去是因为“官本”、“国本”等僵化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束缚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造成学校闭门办学,津津乐道于做一个远离社会和生活的与世无涉的“孤岛”。那么,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则把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办学自主权还给了学校,学校不再是忠实实施国家教学计划的场所,而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
新课程的实施也需要学校进行观念的转变。开门办学,通过赋予教师教学、研究的权利,通过赋予学生学习、探究的权利,使学校真真实实地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

开门办学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如请一些名人来给师生做几场报告,或组织学生走上社会参加义务劳动、开展为民做好事活动、搞一些不着边际的社会调查,而应该是思想上、制度上的深刻变革。思想上必须明确什么是开门办学,为什么要开门办学,开门办学的最终目的何在,开门办学与课程、教学的关系,怎样通过开门办学借“外脑”、找资源,强化与社会的联系,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发,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交往能力、探究能力,日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制度上必须明确如何才能建立与专家、学者、专业团体和机构乃至其他社会各界的联系,如何才能吸引专家、学者、专业团体和机构等的援助。从学校的层面说,怎样才能为专家、学者、专业团体和机构等的援助提供方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世纪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学活动作为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新型教育方式,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起社会资源,把外部力量引入到基础教育中,以求更好地开展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