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实践教育越来越被经常提起。实践育人为什么这么重要?
因为我们面临着充满挑战的教育环境,我们必须以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以“未来智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发掘出知识在生活中的真正价值。面向未来,在课堂里读书考试是学习,但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通过实践教育,青少年可以拥有一个更为统揽综观的视角,打破各种知识学习的人为分离,建立起跨学科的、综合的知识体系,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人为屏障,消解单纯的科学知识学习造成的人与社会的分裂,从而建立起知识、文化与人格完善的桥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19年年初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进行德育的体系化建设,让立德树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生活;并且提出“信、心、活、全、书”五个字。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统筹好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活动,要让学生从身边事、身边人出发,延伸到网络空间,指向道德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在生动的实践中把知化成行。

推进实践育人方式,要在学习科学的指导下科学地推进。根据学习科学的研究,人的学习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理世界的表层认知,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某个领域的概念、事实和原则,比如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在思维策略和深度方面的理解,让学生有更多的心智空间,进行深度学习和发展思维。第三个层次是要建构事实。学生能够运用发展的思维把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环境之中,并根据需求进行重构,表现出创造力和灵活性。表层认识的学习最容易被测量,平常学校里的考试最常考查的就是表层认知,在以考试和分数为导向的应试过程中,学习常常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即反复操练,但在达到熟练以后就戛然而止。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和深度学习非常有限。
而实践教育正是使得第一层次的学习向第二、第三层次进行迁移。在实践中,人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思维锻炼,青少年在实践教育中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加快补齐实践教育的短板,全面加强实践的育人功能,以切实发挥实践教育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