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承德研学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首页 > 研学资讯 > 新闻资讯

银发族“卷”起研学游!边玩边学成新刚需
发表时间:2025-06-28     阅读次数:     字体:【

当银发族背起行囊,“诗和远方”成了不少老年人的新刚需。相较于走马观花的传统旅游,曾被贴上学生专属标签的研学游,眼下正以旅行与求知的双重乐趣,在老年人群中迅速出圈,征服着老“玩”童们的心。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银发研学游何以在浙江湖州“风渐起”?又是如何在“玩”与“学”的融合中,满足老年人对“老有所学、学有所乐”的期待?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探寻银发研学游的魅力所在。

01

边游边学,银发研学正当时

近日,湖州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组织的长三角银龄康养体验团开启研学之旅,首站江苏常州。


“以前看到孩子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研学,一边玩一边学,特别羡慕。没想到,中心为我们老年人组织了研学游。”团员郑杭燕告诉记者,对于这趟研学游,她特别期待。当天的行程,也确实没有让她失望,“在舜山小镇,当导游把‘舜耕历山’的典故缓缓道来,《墨子·尚贤下》中记载的‘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了具象化的呈现。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巷道间穿行,各种非遗目不暇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感觉不虚此行。”


“这是第一次组织老年研学游,专业课程导师充分挖掘了景区背后的故事,让老年人既看了热闹又学了门道。”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褚晓霞介绍,研学游得到老年人的充分肯定。

65岁的曹敏对旅游早已驾轻就熟。最近,“搭子”们推荐的研学游,让她找到了不一样的快乐。


“以前选择旅游,总想着要走得远、看得多,但山山水水看多了,就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旅程。你看,这是我刚去的传梭博物馆,就在杭州,你听过吗?”翻开手机,曹阿姨骄傲地展示着最新的研学收获,“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纺梭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收藏了2万多把纺梭,在这里梭不只是纺织机上的工具,更是故事的连接、文化的见证。还有被称为‘诗之岛’的温州江心屿,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驻足于此,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是历史,需要慢慢看、细细品,这才是研学的乐趣所在。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近段时间以来,“游玩+学习”的研学模式已在湖城老年群体中悄然兴起。旅游市场上,老年研学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满足学有所乐、乐有所获的多样化需求。


02

银发族为何钟爱研学游

银发族为何扎堆涌入研学“大军”?

69岁的市民朱慧芳说,“活到老,学到老”是她们这一代人的信仰。事实上,他们小时候没机会学习,工作后没时间学习。退休之后,她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自从接触到研学游,这种在旅行中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形式,一下就吸引了她。尤其是与兴趣相同、年龄相仿的朋友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旅行体验,让她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对于朱慧芳的看法,湖州老年电视大学负责人房巍颇为赞同。

“从2024年上半年起,学校开始试水研学活动,通过‘行走的课堂’,把爱学习的老年人从校内‘教室’引向校外‘大世界’,这种边旅游边研学的形式,深受老年人的青睐。”房巍说,通过天台山生活摄影游学之旅,老年电大把摄影班的课堂搬进了景区,激发了学员的创作灵感。上个月的鱼桑文化游学,又把巴乌班和舞蹈班的课堂延伸至户外,让老年学员通过行走的课堂,沉浸式感受鱼桑文化魅力。从老年人的反馈来看,这种研学游契合了老年人对“活到老学到老”的期待在房巍看来,正是这种契合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期待的特质,让银发研学游迅速“走红”。


03

行走的课堂,如何适老又悦老?

伴随着银发研学游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不少旅游企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湖州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湖州市较早涉足这一领域的机构之一。在该公司总经理张鸿看来,不同于以往人们对银发群体崇尚节俭、精打细算的固有印象,“便宜”已经不再是银发群体消费的首选,从单一观光到多元体验,“康养旅居+研学游学+主题社交”的旅游矩阵,不失为有效的承载方式。


 
上一篇:研学游成「一老一小」经济新引擎!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报告
下一篇:教育局、文旅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中小学生研学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

Copyright  ©  2019-   承德研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冀ICP备2023036728号-1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未来城4号地101底商   电话:15097812499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友情链接: 承德广电局   承德监察委员会   承德市公安局   承德规划局   承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德县人民政府   承德社保局   承德贴吧   和合承德网   承德新闻网   承德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河北省教育厅   承德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