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刻:团队是 “承重墙”,不是 “耗材”
疫情初期,许多企业选择了裁员、缩减规模。研学行业近乎停摆,公司现金流断裂。摆在赵夏面前的选择题是:裁员止损,还是举债求生?“研学不是一锤子买卖,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人’的生意。” 赵夏回忆,当时她抵押了房产,甚至自掏腰包为团队发放基本工资。同时,她带着团队转型 “自救”:首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了内部培训和学习;其次,积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如研发营地课程、做亲子周末活动、为同行提供运营支持……让团队在 “停业期” 保持战斗力。
团队不是成本,是资产:赵夏认为,研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 “人”,团队的整体实力比个人能力更为重要。她始终强调“团队在前,个人在后”的理念,注重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通过组织培训、读书会等活动,赵夏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确保每个岗位都能发挥最大价值。
"研学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团队凝聚力的较量。"每个角色都至关重要,每个成员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正是这种团队的向心力和共同的愿景,使得公司在2023年能够迅速重回正轨,并在市场中占据更多份额。
危机即练兵场:期间,她还组织了2次踩线活动,不仅是团建,更是让团队 “走出去学竞品” 的契机,为后续产品升级埋下伏笔。研学导师的讲解能力、课程的设计能力、执行的精细度,都依赖稳定的团队。
从 “标准化” 到 “场景化”:研学课程的破局之道
为每个研学点制定8 项必讲内容 + 3 种教具规范,例如在西安城墙讲解时,必须涵盖 “城防体系”“建筑工艺”“历史典故” 三大模块,并配合漫画折页、冷兵器模型等教具。如《图说历史·趣味十三朝》:通过创意漫画折页,将西安13个朝代的历史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故事,帮助孩子们快速理解复杂的历史脉络。
这种标准化让课程质量可控,也让新入行研学导师快速上手。此外,所有课程在执行前都会进行内部试讲,确保内容的质量和流畅性。
市场策略:口碑为王,探索新赛道
在竞争激烈的研学市场中,赵夏总的公司并没有依赖传统的销售手段,而是通过高质量课程和执行力积累口碑。“研学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不能只靠市场销售端的强硬打法”,赵夏总强调,“我们更注重团队内部的修炼,用好的课程和执行力赢得客户的信任。”此外,西安春秋国际还在积极探索线上化和年龄下沉的新赛道。他们成立了电商部门,尝试通过线上平台推广夏令营产品。同时,他们将研学的目标群体从中小学生下沉到幼儿园,甚至推出了4岁孩子的独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