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男孩,因为淘气不好好写作业,让前来接他放学的妈妈大为恼火。回家的公交车上,男孩又顶撞了妈妈,妈妈终于爆发了,当众把儿子的衣服裤子扒掉,随后头也不回地下了车。
围观群众的嘲笑声,还有拿出手机录视频的举动,让小男孩不知所措,最后司机只能求助民警。难以想象,这位妈妈如此极端的行为,会给孩子留下怎样的心理阴影。2016年,俄罗斯科学院的学者,针对不同情绪对大脑的影响,做了一项试验。他们发现,当人们处于愤怒的情绪状态时,大脑的杏仁核活跃指数直线下降。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动辄暴躁易怒、发脾气,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倒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曾被评为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在书中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天天逃课去网吧、成绩倒数第一,数次参与打群架、两度被学校劝退。那段时间,他每天对儿子不是严厉责备,就是动手打骂。他在深刻反思之后,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用爱和关怀去感化孩子。“孩子,考得不少啊,老爸现在才知道一个高中生多么不容易。说实话,要让爸爸去考,还考不了这么多分呢。”儿子骑自行车撞了一个小孩,花去上千元的检查费和医药费,他也没有上来就指责,反而平和地安慰儿子:“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其实你不必太责怪自己,谁能不犯一点儿错呢?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谁会无端给家里添麻烦呢?”在他无条件的接纳、尊重、鼓励中,儿子不再和他针锋相对,还勤奋学习,最后考入了重点大学。教育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难题,当父母懂得让负面情绪及时刹车,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理性地用爱去理解、包容和引导孩子,孩子身上的坏习惯自然能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