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研学合作机构要符合一定的认定标准和准入要求。”湖南博物院教育中心主任李茜子认为,研学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教育背景、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保障条件。以湖南博物院为例,对于外部人员开展讲解和研学服务的现象,博物院在尊重观众自由选择的前提下,试行了多项措施保障观众利益,如面向合规旅行社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针对社会人员提供的研学服务进行资质审核、内容把关、跟团测评、现场管理等。 “博物馆应依法依规建立研学准入制度。”湖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钱红介绍,湖北省博物馆推出了展区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研学机构须提前预约、提交材料,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在场馆内开展研学活动;导游须提前预约、提交证件材料,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入馆开展研学活动;对于第三方机构入馆开展研学活动,博物馆依法依规全程监控,保证研学质量和正常秩序。
“博物馆如何选择研学合作伙伴?基本资质、组织架构、合作态度与意愿、专业能力、评价与反馈机制、财务稳定性等是关键点。”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说,在合作过程中,博物馆应处于主导地位,根据自身资源和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及路径;在研发与实施中,博物馆和研学机构应共创、共管、共享;在人才培养上,博物馆和研学机构应相互促进,打造协作团队。
“博物馆研学教师是连接博物馆教育资源和公众的重要桥梁,需要掌握比较深厚的文博专业知识,才能确保研学活动的专业性、有效性。”何宏建议,推动博物馆研学教师纳入研学旅游指导师职业体系;完善行业认证标准,树立专业形象;开展技能竞赛、风采展示等,树立行业标杆。 “博物馆研学良性发展需要科学引导。”郑奕建议“宜疏不宜堵”,应由馆方出台规章制度加以引导;博物馆也需更新运营思路,比如,允许经过馆方培训和考核的持证导游在馆内带团讲解;在博物馆与研学机构间建立信任,统筹公益性与营利性,建立管理规范、责任清晰、保障安全甚至筹资多元的博物馆研学实践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