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需求暴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学市场的口碑。艾媒咨询《监测报告》数据显示,36.9%的消费者认为目前研学游项目内容形式单一,孩子参加后没学到东西,35.2%的家长则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游资源匮乏。
今年暑期,「 8999 元 6 日研学游到底是不是天价」「月入 1 万元不够孩子研学 7 天」等话题持续引发热议。去年暑期,还有家长曝光花费数千元参加「清华北大研学团」,却连高校大门都没进,只是在门口拍照打卡,宣传中「三天清华北大学生现场传授经验」,实际上只交流了不到一天,就变成了「教官训练站军姿」。同时期,北大通报「研学团违规预约」事件,46 名校友因收取 150 万元协助百余人入校被封禁预约权限。
江苏省消保委此前发布的《研学旅行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包括,「游而不学」风气重,研学效果不达预期;质价不符,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安全保障不够,出行食宿存在隐忧;师资存疑,导师行为有待规范等。不少消费者吐槽,研学活动就像「开盲盒」,难以放心消费。
有业内人士分析,究其原因,是研学游行业准入门槛低,近年来涌进了许多只想赚快钱的新玩家,市场鱼龙混杂。当前研学游企业开发的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内容深度不够,抄袭问题突出;缺少专业的研学指导老师,研学旅行的理念构想、项目运营、产品设计、课程研发、营销推广、基(营)地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也体现出专业人才的匮乏。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研学游行业正在跑马圈地式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研学游行业企业主体类型丰富、数量多,各种教学机构跨界进入行业的现象十分常见,提供的研学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相关监督与项目开发仍然存在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