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其一,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级政府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其发展。研学旅行被纳入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课程体系,要求学校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确定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文化和旅游部门等相继发布研学旅行目的地和示范基地名单。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扶持研学旅行。
其二,需求旺盛增长。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家长对新型教育方式的需求激增。适龄学生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带动研学旅行需求快速上升。据统计,我国0-14岁适龄学生人口达2.53亿,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市场规模可达千亿。
其三,市场竞争加剧。近年来研学旅行机构数量激增。旅行社、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相关主体纷纷涉足研学旅行市场,行业发展持续升温。根据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1年研学旅行从业机构达到31699家,市场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加剧。
其四,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研学旅行兼具教育和旅游双重功能,符合素质教育和旅游需求多样化的总体趋势,从而受到学校、家长、行业、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作为寓教于乐的新型教育方式,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二)存在问题
对照研学旅行的发展目的和应有意义,目前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从研学旅行的课程设置来看,尚不能达到弥补学校教育实践缺失、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目的。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系统性不足。大多研学旅行时间短促,课程设置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个别机构为牟利过度切割课程内容,存在“只旅不学”现象。二是针对性不强。部分课程设计没有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无法进行分层制教学。部分课程简单化、商业化倾向严重,过于注重旅游体验,不能激发研学者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其次,从研学旅行的管理运行来看,难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一是安全防控体系不健全。部分机构应急预案不完备,安全培训不足,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导致研学旅行存在安全隐患,无法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安全。二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研学旅行对指导师的专业要求较高,但目前优秀指导师供不应求,指导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再次,从研学旅行的市场需求来看,难以真正达到家长的心理预期。这方面的问题有二。一是家长对研学旅行的认知不全面,选择依赖性较强。部分机构通过夸大宣传误导家长,通过虚假宣传获利。二是家长对各种“伪研学团”现象缺乏辨识能力。一些机构以“代订门票”“名师讲解”等噱头吸引家长,将“名校深度游”变成“校门口合照”等,价格高昂,内容空洞,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最后,从研学旅行的实际效果来看,并未充分体现出创新性和特色性。这方面的问题也有二。一是产品创新不足。多数研学旅行产品仅将学习内容简单融入旅程之中,没有明确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内容较为单一和粗浅,同质化现象严重。二是文化特色不足。很多研学线路、体验项目和形式差别不大,无法有效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形成特色,也难以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