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期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总体思路做了规定和要求,并强调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在社会飞速发展与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今天,中小学生进行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学生劳动意识不足,在学习和生活中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甚至不会劳动。劳动教育在理论上还存在认识不够明晰,在实践中则存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亟待优化等问题,为确保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必须补齐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短板。
补齐短板要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先导。长期以来“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并未得到充分的贯彻与落实。在“唯分数论”的社会背景下,劳动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其育人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挖掘,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发挥好政策“指挥棒”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宣传部门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劳动教育在整个社会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补齐短板要以优化课程体系为主体。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仅有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尝试,而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从上到下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为导向,设置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课程内容,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做出差异性规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把劳动教育融合进德智体美等其他学科,遵循教育规律,探索适合本地区劳动教育教学的方法。第三,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全方位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贯穿整个教育阶段始终,做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互相衔接的同时,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领域的融合教学,把劳动教育全面贯穿学生的学习和社会活动。
补齐短板要以各方支持配合为保障。劳动教育仅仅依靠教育部门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全力支持与配合方能久久为功,形成合力,在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上提供智力支持;在教育的效果上提供政策的激励和评价,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给予相应的倾斜;在专任教师的人才的培养上给予帮助。社会团体和企业也应尽到相应的义务,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平台和机会。
劳动教育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工程的基石,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要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攻坚克难,一定能扎实有效补上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短板,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