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比较关心的问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强调和细化“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需要达到的目标。国家乡村振兴局也于2021年2月25日正式挂牌。
乡村是天然的劳动实践场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教育部办公厅在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时也指出,“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
研学标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邓青表示,我国乡村地域广阔,是天然的农业生产性劳动场所,土地、山林、草场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场所,重点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好乡村的地域、场所、资源等优势开发相应的优质研学实践课程。
乡村为研学实践设计提供大量资源
《意见》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时指出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同时提出要“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
乡村资源丰富,农产品、特色美食、草编/织布/酿酒/酿醋/裁缝等非遗民间技艺、民间音乐/舞蹈/绘画/戏曲等民俗文化、窑洞/夯土房/木房/石头房子等乡村的特色建筑,甚至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下产生的新型村落与特色村落等,都可以作为特色优势资源来开发相应的研学精品,打造相关研学课程。
邓青介绍,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指出:“对在资源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的学校、教师及相关单位发放证书,对使用评价好的平台资源的提供者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可作为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因此,学校、教师及相关单位都可以依托乡村资源,与家庭农场经营者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努力打造乡村研学教学课程,这样不仅利于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也能够帮助学校、教师及相关单位评定教学成果、职称以及其他评优评先。
乡村可供开发的研学资源众多,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乡村研学精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