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过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以三元里抗英事件而闻名于世的广州三元里村,正月十五只是“小元宵”,而正月十八才是真正的“大元宵”。2月27日,适逢正月十八三元里元宵节前夕,20多个来自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的优秀学子走进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参加由纪念馆主办、三元里街文化站和三元里街社工服务站协办的“探寻三元古迹,弘扬民族精神”红色研学活动。
活动当天,我馆讲解员除了带领孩子们参观馆内常设展览“广州人民三元里抗英斗争史迹展”,深入了解三元里抗英历史之外,还着重和他们介绍了三元里村持续数百年不变的“正月十八闹元宵”传统习俗。在宣讲的同时,我馆亦结合传统节日氛围,特别为孩子们准备了制作手工灯笼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在聆听感悟和动手体验中,了解三元里本土传统文化,传承抗英先烈们不朽的民族精神。

孩子们参观纪念馆常设展览

讲解员介绍三元里村“正月十八闹元宵”传统习俗


制作手工灯笼教育活动

社工和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制作灯笼

活动合影留念
据三元里村民介绍,三元里的元宵节是为祭祀三元古庙内供奉的水神“北帝”而设立。每年的正月十八这一天,三元里村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除了本地民众舞狮唱戏之外,曾共同抗英的103乡兄弟村也会前来庆贺,在众多民众的簇拥下,金龙、醒狮队会集中来到当年三元里誓师抗英所在的三元古庙,进行祈神表演,祭拜北帝。而昔日抗英斗争使用的令旗——三星旗,也会再次被高举,绕村飘扬,成为三元里元宵节欢庆活动的主角。

三元里闹元宵活动民众高举三星旗
(资料图)
通过这次“探寻三元古迹,弘扬民族精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红色研学活动,让不朽的民族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发他们爱家爱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