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始终,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多样化
1.评价内容多样化。一是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学生参加活动的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二是要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是否乐于与同伴合作开展活动;活动中是否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三是要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是否善于观察、乐于发现、敢于质疑。四是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采集和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
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与活动相关的人。因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亲历实践、重视体验的课程,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通过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
(1)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个内省的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发现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构建健康的心理品质,端正学习态度。
(2)学生间的互评是一个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互相鼓励的过程。教师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互相进行正面激励性评价,切莫相互指责、挑毛病,把评价变成批评。当然,不是反对提问题或发表不同意见,而是要以欣赏、学习、鼓励为主导,帮助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友善提醒、共同提高。评价者要养成尊重对方、说话讲究方式的良好习惯,被评价者要以良好的态度接受别人的评价,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学生间的评价以口头评价为主,也可以采取书面评价,避免给别人打分或划等级。
(3)教师的评价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转变角色。由过去一言堂的主宰者转变成评价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评价过程,成为评价的主人。二是转变理念。评价应该注重过程、兼顾结果,而不是重结果轻过程。三是转变功能。评价应该是正面激励性评价,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不是求全责备、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四是转变态度。评价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应整齐划一、划分等级。五是转变意识。评价要突出个性和创造性,而不应困囿于科学化、标准化。
(4)家长和其他人的评价。学生在社会上开展实践活动,接触较多的是家长和社会上的其他人,所以要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二、评价的价值取向更重视过程
研究性学习不等于科学研究,不是要让学生得到什么科学结论,它的评价更重视过程,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更重视应用。研究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学生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知识内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重视的是学生主动探求、创新勇气和能力综合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更重视体验。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自我认 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更重视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为他们进 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个别化的评价方式创造了条件。
三、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充满激励
“激励”就是肯定、鼓励和赞许。激励能增添人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自信心和勇气往往是人获得成功的巨大动力。激励的目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而并非是检查、甄别、评比和选拔。学有余力的学生需要激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更需要激励,特别是活动失败了的学生更要给予正面的、激励性的评价。一定要赞赏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合作、认真探究的精神,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办法,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这里不仅包含智力因素,还包含“需要”“动机”“情感”“态度”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这些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他们更加需要教师发现和肯定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维持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要坚持“正面评价,反对评比、选拔;重视过程,兼顾结果;重体验,轻传授”的原则,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程度的都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