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造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文化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创造性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创造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讲人民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只有坚持人民立场,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也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创造力,使文化发展获得不竭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