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表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成败至关紧要。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毛泽东同志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他还特别强调:“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的实际是具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本土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深刻阐明了党的理论创新的魂脉和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不是“拼盘”,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