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认为,研学游,最关键的是“研”“学”,要力争做到旅游活动与历史、人文、景观的深度和便捷融合。 关于“研”“学”的内容,朱炳仁·铜创始人朱炳仁认为,中国优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是东方文化的重要载体,研学游要重点挖掘与中国地理、历史相关的巨大价值,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博物馆策展资源,激发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中信资本投资副总裁王马捷也指出,目前研学游中,普遍以“游”为主,“研”“学”方面仍需加强。他建议,把科技、工程、AI等融合到游学中,科学设置游学产品,把更多好的元素、体验带给消费者。
中国文化书院监事江力认为,研学游具备促进商业、提升教育两大功能,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商业可持续,同时也将带动教育发展。他认为,在研学游产品设计方面要秉持工匠精神,尊重历史文化、严谨科学。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吴世春说,相比传统商学院,面向企业家的研学游越来越流行。一方面,研学游单次计费,更加灵活、实惠。另一方面,在研学的过程中,不同领域企业家可以相互借鉴,深度探究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