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其初衷和本质而言,研学旅行首先是一种教育创新方式。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教育改革。研学旅行旨在开拓教育改革新途径,提供一种将理论联系实践、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和载体,从而部分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二是提高学生素质。研学旅行强调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研学者的特点,设计目标明确、系统有效的研学课程,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促进教育公平。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不同地区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获得来自权威人士的指导,获取平等的启发式教育资源。四是提高文化自信。通过研学旅行,可将中国语言、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体验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旅行中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培养和提高文化自信。
(二)应有价值
就其载体和形式而言,研学旅行也是将教育功能与旅游属性紧密结合的一种服务方式。研学旅行应能够提供以下九个方面的价值。
一是教育价值。研学旅行应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实现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拓展研学者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二是体验价值。研学旅行通过深度参与和亲身实践,可提供丰富的一线体验机会,让理论学习具体化。三是成长价值。研学旅行应能充分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其得到全面成长。四是文化价值。研学旅行应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研学者的文化认同,具有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五是经济价值。研学旅行不仅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而且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六是社会价值。研学旅行既要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也要促进教育和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七是创新价值。研学旅行应持续开拓教育改革新路径,同时促进旅游行业和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推动教育改革和旅游创新的重要价值。八是生态价值。专注于自然生态的研学旅行,可培养参与者的环保意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教育价值。九是安全价值。规范化的研学旅行须以安全为要,确保学生远离不良社会环境,确保其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多元诉求
就其参与主体和推动力量而言,研学旅行是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得以快速发展的。总体来看,政策制定者、市场消费者和行业实践者对研学旅行存在不同诉求。
就政策导向而言,推动和促进研学旅行的目的有三。一是弥补学校教育中实践教育的不足。研学旅行可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研学者在实地见闻中获得一手学习体验。这有助于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学以致用。二是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研学旅行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发展,可充分调动研学者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欲望,拓宽知识视野,培养综合素质。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学旅行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提高其抗压能力和社交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就市场需求而言,购买和参与研学旅行的诉求有三。一是满足家长新型教育方式的需求。在过度应试教育受到普遍质疑的背景下,家长期待通过研学旅行等新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获得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研学者在享受旅行乐趣的同时获得学习体验,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三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团队意识。研学旅行大多采用团队形式,既可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也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就行业主体而言,促进研学旅行发展的目的亦有三。一是挖掘新的增长点。研学旅行作为教育旅游融合的新业态,可为相关企业和市场主体开拓新的增长领域。二是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研学旅行可带动交通、住宿、餐饮、保险等相关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也能促进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等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研学旅行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可带动相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