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斌:2023年我们景区的游客接待量是180多万人次,比原来增长了三到四成,学校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游客类别趋于学生化、年轻化。一些小众的古建筑,在国潮风的吹拂下,走进了大众视野。为了深度体验欣赏古建之美,古建研学游随之兴起。
在山西朔州应县木塔景区,记者看到,在老师的带领下,20多个孩子开启了一场以古建筑为主题的深度研学课程,尽管行程只有一天,但是通过互动和亲身体验,让他们学习和了解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知识。带队讲师小吴从事古建讲解已经有7年时间,他告诉记者,这两年随着国潮风持续升温,明显感觉以往小众的古建游也热了起来,他接待的游客明显增加,不少人甚至专门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来山西看古建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他们围绕山西的古建筑、壁画等文旅资源研发了5条线路,这也对他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吴告诉记者,古建作为文化精神、工匠技艺的载体,是不同时期文化历史的反映,而山西各类古建筑遗存丰富,有4万多处,上迄唐代,下至民国,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在山西,以古建为核心的研学项目日益丰富,直接带活、带火了文旅市场。车建国:去年我们接待了90万人次游客,研学游、古建游等相关类型的游客增多,学生的占比达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