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承德研学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首页 > 研学资讯 > 新闻资讯

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与趋向研判
发表时间:2024-03-19     阅读次数:     字体:【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第22本《旅游绿皮书》正式出版。特将书中核心内容分享在此,以飨读者。




一、研学旅行的发展背景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全社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的变化,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研学旅行以旅游为载体和场景,强调用身体投入感知世界,在旅游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学校课堂的延伸。


随着我国家庭总收入和教育消费占比的增加,研学旅行成为青少年课外教育的重要手段。这种不同于传统程式化、被动式的教育方式,更具开放性和拓展性,广受家长和学生好评,不仅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而且提升了知识的转化能力。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59亿人,可以看出,研学旅行具有较广的潜在市场。与此同时,政策利好和素质教育需求的双重催化,使得研学市场近年来呈现快速扩张之势


二、研学旅行的发展特征


(一)研学旅行的概念


16-17世纪,欧洲地区出现大游学,旅游开始作为一种青少年培养方式在欧洲上流社会兴起。二战后随着大众旅游的蓬勃发展,欧美等国家将旅游作为拓展大、中、小学生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学习的教育方式,以毕业旅行、课外活动等形式在学校系统内推广。


国外文献称研学旅行为教育旅游,其增加了教育的空间、行动力和想象力。对教育旅游的研究开始于对其动机和过程的探索,Ritchie认为教育旅游是以学习为主要或者次要动机的旅游活动,这被视为对教育旅游的最早定义,该定义在阐述了教育旅游区别于以享乐为目的的传统旅游活动的同时,也强调教育旅游与校内教育的不同。


国内外对教育旅游缺少统一的定义,在名称上也各有不同,户外教育、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研学旅游、营地教育、修学旅行等都可称为教育旅游。我国对研学旅行的定义,广义上称为研学旅游,指以研究性和探究性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不仅包括在校学生还包括学龄前儿童和成人;狭义上称为研学旅行,指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校外教育旅游活动。


研学旅游和研学旅行虽然在参与群体上有所区别,而且前者侧重对研学旅行政策支持、课程设计与开发,后者强调对旅游作为人们获取知识、发展思想和自我建构的媒介促发学习机制的探索,但两个概念都是以教育为目的旅游体验活动,这一点和同国外文献对教育旅游的定义是一致的

(二)研学旅行的类型


按照目的地类型可将研学旅行分为文化类研学旅行和自然类研学旅行两大类,也可分为生态旅游、遗产旅游、乡村/农场旅游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学生交流四种形式;按照资源类型可将其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按照研学活动主题可分为营地教育、红色研学旅行、农业研学旅行、工业研学旅行和科技研学旅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学旅行中教育和学习的内涵不断被探讨,反思性学习、具身性学习逐步被学者们关注,出国教育、黑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也成为研学旅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的类型呈现多样化态势。

(三)研学旅行的行业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不断推进研学旅行产业发展,各级部门从时间、空间和资源上对研学课程设计给予支持,对博物馆、文化遗产地、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地研学课程的设置模式、教学内容和研学目标等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2016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大力推进研学旅行行业发展。2019年,颁布《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明确将研学旅行基地作为资源供应商的认定准入标准。

研学旅行的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国家层面越来越多的部门从政策和资源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另外,地方层面也积极开拓创新,助力研学旅行产业的推进,陆续推出“引客入省”的奖补政策,积极挖掘本地自然、文化资源推进研学基地评定、研学课程建设、研学导师培养的系统化联动。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助推下,截至2020年已遴选了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开发了6397门研学实践课程和7351条精品线路。

(四)研学旅行行业、市场和产品

除了政策方面的引导,研学旅行行业发展内驱力较强。除了研学企业,科研培训机构、儿童体能培训机构、艺术培训机构也陆续进入研学行业中。线下研学机构,线上研学企业也不断拓展研学业务并取得较好成绩,比如新东方借助原有教培师资力量优势,依托旅游目的地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特色不断推陈出新,塑造了以敦煌莫高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类研学产品,同时也孵化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黄龙溪、丹霞山为代表的自然探秘类研学项目,科技创新、国防科技、红色文化等主题项目也不断涌现。



 
上一篇: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未来这5种研学模式值得思考探究!
下一篇:多城市迎来研学旅行安全相关检查,学校、家长及学生需要留意这些安全提示!

Copyright  ©  2019-   承德研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冀ICP备2023036728号-1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未来城4号地101底商   电话:15097812499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友情链接: 承德广电局   承德监察委员会   承德市公安局   承德规划局   承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德县人民政府   承德社保局   承德贴吧   和合承德网   承德新闻网   承德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河北省教育厅   承德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