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称作“活乞丐”,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孩子们学习耐心的过程,以及不菲的经济投入。
在当今社会,有一种被广大青年奉为必修课的理念:阅读与旅游,让心灵与肉体至少有一方在路上。这与古人所倡导的“读书一万年,走一万步”异曲同工,都强调了学习与旅行的重要性。
许多80后、90后都曾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或许曾怀揣着对教科书里插画的无限遐想,向往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然而,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只能在照片中领略这些美景。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改善,部分富裕家庭开始资助孩子出国旅游。因此,“跟着教科书去旅行”逐渐成为了旅行社的热门项目。同时,一种名为“游学”的新理念也应运而生。
然而,这些游学团队也面临着不少非议。有人称他们为“移动的乞丐”,认为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学到的只是忍耐。
炎炎夏日,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排队等候,午餐时甚至找不到一张餐桌,只能坐在公共座椅上吃着简单的便当或包子。此外,他们还要忍受教师的严厉训斥,即使是最小的过失也可能招来责备。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否认游学团队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旅行中学习、成长。寒假和暑假对于孩子来说是最佳的旅游时间,但许多父母由于工作原因难以请假陪伴孩子。再加上对未知环境的担忧,他们选择将孩子交给游学团队,希望孩子们能在旅行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游学团队的本质逐渐发生了变化。网络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揭露游学团队内幕的帖子,让人们开始质疑这些团队的真正目的。特别是在一些热门城市如北京,一些打着“游学”旗号的团队实际上沦为了“苦难教育”。
孩子们在炎炎烈日下等待数小时才能进入景点,却被要求提前预定或无法进入。为了节省汽油和停车费用,孩子们被要求长途跋涉,美其名曰“体验艰苦的长征”。
更令人失望的是,一些游学团队在餐饮和住宿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孩子们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却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原本承诺的“烤鸭套餐”等美食也因各种原因被换成了普通的便当。
甚至有些所谓的“老师”根本没有相关教育资质却仍在教育界混迹其中。他们利用孩子们的无力反抗对他们进行推搡、训斥并义正辞严地宣称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吃苦锻炼意志力。
然而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样的教育方式到底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耐心还是仅仅为了满足某些人的私欲?
一位高校老师坦言如今“游学”活动已经成了很多父母炫耀、攀比的手段之一被广泛看作是家庭实力和教育水平的象征然而如果父母在选择游学项目前没有足够的了解最后很可能就是花钱让孩子去“受虐”。
就像大人们参加旅行团可能会受到导游的欺凌一样孩子们单独出游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销售人员在报名时所做的承诺能否真正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仍然是一个未知数,这需要家长们在选择游学项目时更加谨慎和明智。
对于那些“高端研学”项目来说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例如NASA露营等项目会让同学们前往美国以航天员的身份进行一次模拟太空旅行每周的花费高达7万至10万元而且这还只是表面上的花费实际上还会有更多的开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样的学费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即使是商人家庭也可能会犹豫是否要让孩子花这么多钱来“见世面”,更何况参加这种研究项目能否真正培养出未来的太空人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此外外教所教授的课程与本国课程存在很大差异很难判断孩子们能否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这样的海外学习活动往往会给孩子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已经见过大世面、上过高级阶层。
而对于那些实力不足的父母来说即使想要跟上潮流也未必能够做到在让孩子们参加艰苦生活的问题上很明显双方的父母是不需要达成一致的与其给孩子们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还不如给他们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或许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我们呼吁理性看待游学现象,重视其教育本质和学生的需求,推动游学行业的规范和完善。同时,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游学项目时也应更加谨慎和明智,确保能够获得真正的教育价值和成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