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承德研学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案例收集

首页 > 研学资讯 > 案例收集

重磅!省政府连续发文,强政策支持推动发展研学旅游
发表时间:2023-10-16     阅读次数:     字体:【

推动发展研学旅游。创建一批以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科普教育等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基地、营地,持续完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


支持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等加大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推动建设一批研学旅行目的地。


大力发展个性化、集聚性旅游消费。加大主题公园游、红色研学游、房车露营、养生保健、康养旅居等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推动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大中小学教学,组织中小学生定期到博物馆研学。


推动文物旅游融合发展。将更多的文物资源纳入旅游线路和研学旅行项目。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连续印发了两份文件大力支持研学旅游发展,文件内容跟着小研一起来看~


图片



广东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推动“一核一带一区”旅游业提质升级


3.高质量推进粤北生态休闲旅游高地建设。

以丹霞山等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为重点,辐射带动环丹霞山、环南岭、环云雾山—云开山等沿线成片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深度开发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乡村民俗、南粤古驿道等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温泉度假、森林生态、山地运动、中医药康养等生态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创新融合发展。

加快南岭生态旅游公路建设,支持建设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推出一批精品生态旅游线路。

支持韶关、清远加快推动地质遗产观光、森林度假、温泉养生、漂流探险、关隘揽胜、壮瑶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优化升级,探索建设北江旅游带。支持河源、梅州以客家文化为底蕴,深度开发山水休闲、温泉养生、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打造“客家文化旅游长廊”。

支持云浮依托禅宗文化、石文化、南江文化等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民族宗教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中医药局,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打造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高地


1.加强人文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在依法保护管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更多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纳入旅游线路、融入景区景点,积极推进优秀文化传承。

鼓励资源禀赋较高的文博单位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积极推动创建A级旅游景区。推动文博类A级旅游景区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展陈展示、讲解水平,增强体验感。

依托非遗馆、非遗工坊、非遗保护单位等建设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一批非遗精品旅游线路。引导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等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配套,开发观光休闲、研学旅游产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持续推进北部湾、西江、环珠江口、东江、南岭、海峡西岸等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重点打造滨海海岛、山地、湖泊、湿地、乡村、南粤古驿道等生态旅游目的地。

提升深圳东部华侨城、韶关丹霞山、梅州雁南飞、惠州南昆山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支持广州、清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

鼓励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民宿客栈等各类旅游经营主体开展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各类文化场所加强生态旅游理念和产品宣传,鼓励企业、公益机构等在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场馆。

(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1.打造特色鲜明、体验性强的游乐产品。

推动世界遗产地、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核心度假产品,培育精品演艺项目,丰富文化旅游业态。重点培育2—3个世界级旅游景区、国际一流旅游度假区,新增35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30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持续提升广州市永庆坊、潮州市牌坊街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水平,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业态多元、品牌响亮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做好中共三大会址、广州农讲所、红宫红场、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中央红色交通线广东段、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的保护修缮、陈列展示、环境整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度开发广州市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等13处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讲好红色故事,开发参与度高的红色旅游体验项目,丰富周边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充分运用“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等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规范红色旅游发展,防止红色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省委宣传部和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发展研学旅游。创建一批以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科普教育等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基地、营地,持续完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支持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等加大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推动建设一批研学旅行目的地。

(省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实施旅游龙头企业培育提升工程,支持重点旅游企业实施战略性并购重组、上市挂牌等,推动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业务,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旅游集团。

聚焦数字文旅、旅游装备等重点领域,推动培育一批旅游“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交通、商贸等企业跨界布局旅游产业,发展一批融合型文旅企业。支持旅行社向“专业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转型发展,鼓励旅游饭店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科技元素,向主题化、特色化发展。

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助企惠民相关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引导旅游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培育新产品、新服务,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企业增收。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国资委,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支持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遗馆、历史建筑等发展文化遗产游,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地标,持续推进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和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等精品线路建设。

结合粤剧等岭南戏曲、广东音乐等艺术形式,培育一批具有岭南韵味、广东特色的旅游演艺剧目。支持文创试点单位加强创新示范,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与旅游商品开发相融合。

推进非遗、文创、演艺等进景区,丰富景区文化体验。支持广州、深圳等市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省级以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达到40个。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体育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旅游消费扩容提质


1.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推动落实灵活休假、带薪年休假等制度,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举办广东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提升旅游消费支付便利化水平,引导文化娱乐、景区景点等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提供智能化出行信息服务,优化旅游交通咨询服务。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总工会,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大力发展个性化、集聚性旅游消费。

顺应“Z世代”“银发族”“新中产”等新消费群体需求,加大主题公园游、红色研学游、房车露营、养生保健、康养旅居等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引导广州、深圳等市优化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打造一批汇集文创商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艺术培训场所等业态的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一批文体旅商综合体。支持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江门等市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商务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持续推进旅游住宿行业标准贯彻落实,开展星级旅游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旅游民宿、旅行社等级评定工作,引导旅行社转型升级,加快提升旅游住宿行业和旅行社等服务水平。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管理,实施导游专业素养研培计划和“金牌导游”培养项目,支持设立“特级导游工作室”“金牌导游工作室”。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图片



广东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要求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我省“十四五”时期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16. 推进革命文物重点项目。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编制海陆丰片区、广东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配合编制原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南石头监狱遗址保护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长征文化数字展馆,开发虚拟现实体验剧场《长征·铁血关山》等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产品。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委宣传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21. 提升博物馆服务效能。创新博物馆办展形式,支持博物馆联合办展、外出巡展、引进展览、流动展览、网上展览。探索推广独立策展人制度。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为基础,完善以需定供的菜单式展览服务。推动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大中小学教学,组织中小学生定期到博物馆研学。


广泛开展在博物馆里过中华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加强全省文物精品展示和宣传推广,持续擦亮“云游博物馆”、“宝览南粤”、广东文博智慧导览项目等品牌。


深化博物馆与社区合作,推动博物馆虚拟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错峰延时开放,服务“十五分钟城市生活圈”。


发挥博物馆实践育人功能,推动一批博物馆建设命名为广东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常态化与少先队组织结对联动。


(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团省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6. 推动文物旅游融合发展。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文物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鼓励将文物建筑辟为公共文化设施或场所。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支持文博单位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国家A级旅游景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将更多的文物资源纳入旅游线路和研学旅行项目,持续建设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编绘广东省文物游径地图。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教育厅、民族宗教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上一篇:多元模式下,研学旅游的新特点及发展之路
下一篇:沈阳、延安联动上好思政课

Copyright  ©  2019-   承德研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冀ICP备2023036728号-1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未来城4号地101底商   电话:15097812499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友情链接: 承德广电局   承德监察委员会   承德市公安局   承德规划局   承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德县人民政府   承德社保局   承德贴吧   和合承德网   承德新闻网   承德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河北省教育厅   承德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