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浙商女杰红色研学基地揭幕了!
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动人的红军革命故事......经过多月的修缮改造,位于金华市磐安县仁川镇的方山村文化礼堂已焕然一新。
日前,近60位浙商女杰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浙商女杰红色研学基地揭幕仪式。
01
缘起:结合红色资源,打造研学基地
2019年5月,为积极响应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扶贫方山村的号召,浙商女杰第一次走进金华市磐安县仁川镇方山村。
方山村作为金华市磐安县人口较多的村庄,集体资产少,村情较复杂,经济发展水平较周边其他村相对滞后。在浙商女杰看来,如若仅依靠捐赠“输血”,并不能从真正帮助方山村脱贫。
通过前期走访考察,浙商女杰了解到,方山村有着历史悠久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1928年1月,方山村村民卢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黄余田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至此,红色的革命火种逐渐在方山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于是,打造方山村红色研学基地的想法出现在了女杰们的脑海。浙商女杰企业发展联合会会长汪立群介绍说,红色研学基地意在根植于方山村原有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对当地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挖掘,推动红色资源转化成为经济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
此后,经过一次次考察、座谈、调研,援建签约仪式于去年8月顺利举行,今年3月最终确定方案并正式启动,先后共计投入近70万元。“虽然方山村相对偏远,但每次浙商女杰都会亲自赶到现场。我们始终坚持着一份初心,就是帮助落后山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对于项目的推进,汪立群深有感触。
02
落地:重现历史场景,讲好革命故事
建党百年之际,这座红色研学基地正式揭开面纱。基地由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亲笔题词,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共分为“红色印记馆”“红色方山馆”“特色文化馆”“工艺展陈馆”、“方山乡贤馆”等5个场馆,集中呈现了以方山村为主的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文物,是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

浙商女杰企业发展联合会会长汪立群与秘书长鲍晓玲带领女企业家们共同参观基地。
走进这些红色特色馆,鲜艳夺目的“红色”标识、承载记忆的“红色”物件、身临其境的“红色”历史场景,把大家瞬间带回到那个风雨飘摇、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回望历史,革命先辈们曾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革命斗争,留下了壮美绚丽的红色印记。
“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录,点燃了我们心中的一团烈火。”“纪念馆的设计布局都很精致,陈列内容也很有意义。“以浙商女杰命名的红色研学基地,太让人骄傲了。”......置身馆内的每一位参观者都被深深触动。
接下去,该红色研学基地将全面开放,为全省游客提供党史学习教育全方位沉浸式体验。“我们计划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访谈教学与基地参观有机结合,不断推出特色拓展项目。”汪立群期待着,把这座基地打造成为方山村展示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03
推动:做好红色文章,推动红旅产业
据仁川镇党委书记陈翎介绍,浙商女杰红色研学基地将作为“红旅仁川”的一个特色点位呈现,与磐安县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西峰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遗迹相依相连。将来,该研学基地将成为仁川镇革命历史的重要纪念场所,预计每年可为方山村村民带来5万多元的增收。
事实上,自2019年开始,浙商女杰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从走访调研,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公益使命。“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女企业家责任担当,努力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生动描绘了一幅绚丽温暖的扶贫画卷,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了巾帼浙商的智慧和力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剑平马建平如是评价。
红色研学基地的顺利建成,也意味着方山村以红色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初具雏形。自此,浙商女杰也拥有了一个实体化的政治建设基地,一个学习进步、相互激励、回馈社会的女企业家精神根据地。
就红色研学基地的今后发展与运作,马剑平表示,希望仁川镇党委政府、方山村两委要以推进方山村实现乡村振兴为己任,以基地落成为起点,进一步凝聚红色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发展层级,融合产业发展,推动全村、全镇红色文化产业兴旺发达,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浙商女杰要以基地落成为契机,继续关心方山,用敏锐的市场嗅觉和优秀的管理才能,进一步探索助村致富的路径,将方山村打造成浙江女企业家助力乡村振兴、回馈社会的样板典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汪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