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豪代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建议,要找准着力点,积极探索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机制创新,具体举措包括:建立课程整合机制,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大中小学有效衔接、整体推进的课程体系;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改革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建立校内、校外一体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建立有效保障机制,加强政府学校整体统筹。
刘珂委员:疫情后应加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刘珂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和日常监测,准确了解掌握学生的心态和心理,并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热线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信箱等,帮助学生调试心理问题。
李孝轩代表:线上线下共同提升青少年红色教育实效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建议,线上线下多元提升青少年红色教育实效。坚持挖掘地方红色教育资源,统筹建设红色教育资源库,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成立红色教育研究中心,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同时,在学校教育中,促进红色教育内容与学科知识点的结合,实现红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刘月宁委员: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不能一考了之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刘月宁表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不能一考了之。艺术测评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审美情趣、健全人格,因此应树立正确导向,完善评价机制,切实推进学校美育评价改革。
杨雪梅代表:综合施策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建议,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需要采取政府、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强化政府监管职能,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落实落地。强化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各阶段全过程。强化社会多元参与,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协同机制。
唐江澎委员:建议高考可以让学生选择性考试
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表示,不唯分不是不要分,而是别把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建议高考实行双考双筛制,第一次是资格线、水平线考试,题目简单些,不给学生过多压力;第二次可以通过划定分数线,学生有侧重、有专业地选择性考试。
柯军代表:将戏曲艺术纳入高校人文教育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军建议,落实高校戏曲课堂建设,让戏曲艺术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推动“慕课”等线上课程体系完善,与高校选修课紧密挂钩,既可以有效解决师资问题、提升戏曲课程的质量,也可以丰富戏曲课程的内容。推动戏曲院团与高校合作开展校园传承版大戏的学习与演出,培养大批热爱戏曲、推广戏曲文化的青年学生。推动戏曲院团与当地开放大学展开深入战略合作,开设戏曲表演本科专业。
刘宁委员:建议学校不要过分依赖PPT教学
全国政协委员刘宁建议,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新审视学生记笔记、教师写板书的重要意义,不能过分依赖PPT,应更加注重学生听、说、写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淡化PPT在教师职称评定、教学比赛、公开课中的权重,不要助长PPT带来的形式主义风气。
责任编辑 | 武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