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承德研学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案例收集

首页 > 研学资讯 > 案例收集

小学生探寻“中山装”文化 开学时交上一份研学报告
发表时间:2021-03-02     阅读次数:     字体:【

采访柴建明。受访者供图

研学报告(部分)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刚开学,宁波海曙外国语学校6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交上了一本厚厚的“研学报告”,获得了班主任老师的赞赏,“做得很用心”。

这份名为“探索经典、传承红帮”的微共体研学报告共有26页,详细记载了这次研学行动的全部内容,包括6名成员的具体分工,参观宁波服装博物馆,去余姚采访红帮裁缝传承人柴建明,去海曙西河街调研裁缝一条街,去南塘老街服装店了解高级成衣定制等。304班的6名小学生王子聪、杨宁浩、胡楚玥、刘红慧、邵歆蕊、钟浩宇在家长的协助下,事先多次开会商定研学路线,还制作了此次行动的队标、队旗、主题口号等。

“柴建明爷爷向我们介绍了他年轻时学习裁缝和获奖的经历,随后又亲自示范了中山装袖子缝制的过程,和蔼可亲的他一点也没有老前辈的架子,有问必答,可爱极了”“中山装的内衬是手工缝制的,一针针,密密麻麻,需要十万分的耐心”“从剪刀皮尺走天下,到东海之滨崛起服装名城,红帮裁缝是一种精神,它凝聚了宁波帮的精髓”……孩子们在研学报告中写下了各自的种种感受。

“从余姚采访归来,孩子们还给自己的爸爸妈妈量了衣长、肩宽、袖长、胸围等尺寸,对量体裁衣有了基本的了解。”王子聪妈妈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微共体研学行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关于红帮裁缝的种种知识,而且,还在团队行动中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交流等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据介绍,这是海曙外国语学校的微共体研学任务之一。微共体是海外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协同学习方式,鼓励孩子们抱团成长,由2至6名孩子组成相互协作的学习和情感共同体。除了课堂上的协同学习,每年寒暑假,该校的孩子们需自由组队完成一个研学任务,根据研学主题,孩子们自行展开考察、采访和记录,可以图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体现。


 
上一篇:教育部点赞青岛劳动教育改革
下一篇: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开展研学课程活动

Copyright  ©  2019-   承德研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冀ICP备2023036728号-1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未来城4号地101底商   电话:15097812499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友情链接: 承德广电局   承德监察委员会   承德市公安局   承德规划局   承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德县人民政府   承德社保局   承德贴吧   和合承德网   承德新闻网   承德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河北省教育厅   承德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