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承德研学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案例收集

首页 > 研学资讯 > 案例收集

走进革命故事,总台2021《赢在博物馆》开启红色研学之旅
发表时间:2021-02-25     阅读次数:     字体:【

春节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打造的大型融媒体文博体验节目《赢在博物馆》在总台少儿频道播出。三年以来,《赢在博物馆》积极发挥电视媒体的文化引导功能,带领全国青少年走进博物馆,阅览中国璀璨国宝,见证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不少节目内容还被大量引入课堂作为教辅手段,成为线上教育的文化资源。

今年,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新起点,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群体的落地,又迎来新的时代使命。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宗旨,2021《赢在博物馆》如“云策展”一般,联动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围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争取人民自由的英勇斗争的历史脉络,从革命文物的背后故事出发,展开特殊的红色研学之旅。

走进激情燃烧的革命征程,节目中,小小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跨越百年的革命岁月,影像资料、实景外拍、演播室不同艺术呈现方式等多种内容融合,又持续为节目吸引力做增量。

主题主线“云策展”,

透过革命文物,传承红色经典

难能可贵的是,在文化节目领域,延寻建党百年主题主线的文化节目创作方向,2021《赢在博物馆》完成了一次革命文物寻访和展示的集大成者的探索创新。从历史真实出发,节目用信仰的力量包裹革命文物所凝结的时代精神,富有故事性地讲述新中国诞生前后所走过的革命之路。

我国革命文物种类繁多,作为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文物是文物中的国宝重器,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也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结先辈的力量,成为“国之所以为国”的重要见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在革命文物中,有书本、草鞋、毛毯、板凳、木桶等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生活用品,面对这一颇有时间距离感的文物,如何培养年轻一代深入了解的兴趣?文化节目在传播角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赢在博物馆》的“云策展”计划便在全国展开,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等博物馆、纪念馆组成策展地图,挖掘革命文物的光辉履历和其代表的一代人的信仰之光,节目娓娓道来革命路上的国家记忆。

逐站打卡,《赢在博物馆》的线上革命文物研学之旅回溯土地革命战争、全国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三个重要时期,长达22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从建党、建军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到南昌起义、万里长征、开国大典等重要历史时刻,节目按照时间脉络,展开历史故事的讲述。其中,文物选取的多样性,既从不同视角展现出我国革命史实的奋斗精神,也以更加具象化的革命故事,调动起未成年人的观看兴趣。

站在青少年视角,

在贴近性中触摸历史光辉

在文化节目之外,《赢在博物馆》还要考虑青少年受众群体对于严肃内容的接受度。比起以往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进行趣味性解读和增加青少年的互动参与,2021《赢在博物馆》在提升共情感上下功夫,将内容与青少年的贴近程度又进一步拉近。

从革命故事中提取一个个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再通过青少年通俗易懂的故事讲解和感悟分享,年轻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也以这种方式近距离触摸党的历史光辉。

演播室内,在舞台前方,一个个无声的号角构成前景镜头,为节目氛围带来年代质感和历史厚度,舞台上,小小讲解员们来自祖国各地,他们有的正是家乡所在博物馆的小讲解员,有的还是《赢在博物馆》的常客。听青少年讲那过去的故事,其带来的感染力,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继续举行,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红船亦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对比南湖之畔的古今变化,这些不可移动的革命革命文物,承载着峥嵘岁月的历史印记。

土地革命时期,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德国造毛瑟警用手枪被保留下来,这是起义所打响的共产党员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军使用的理发工具、南昌缝纫工人为起义军赶制军服时使用的缝纫机、江西大旅社工友为起义军供应开水使用的大水缸等,从作战工具到生活起居细节,革命文物讲述着革命者与与普通百姓之间生动的故事,也还原了革命者的坚毅与力量。

在井冈山,红军分得的伙食尾子成为那时红军内部经济公开、财务公开的一个见证,“到群众中去,到反动荆棘中去,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主义而牺牲”,在党团训练班的学习笔记本上,红军写下的这番话,真实记录着革命精神;“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贺绿汀创作《游击队歌》的原作手稿,书写下共产党人以弱敌强,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路上,革命的火种遍地燎原,普通百姓绘制的宣传画、写下的诗歌、小小的买猪兑款字据等革命文物,被后人讲述着红军的严明军纪和珍贵的军民鱼水情;一把北平城门的钥匙,开启的不只是城门,还有历史新篇章。

挖掘革命之精神,从细节洞察革命之历程,将历史课本上的文字映射在一件件革命文物上,2021《赢在博物馆》围绕丰富的革命文物展开历史追忆,并站在青少年视角予以故事化解读,这些离和平生活有些遥远的革命故事,也因此有了炙热的温度。

搭建成长平台,

发挥主流媒体的文化传播功用

中小学生需要怎样的博物馆教育?在互联网上,这一问题一直被广泛讨论,当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怎样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又成为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

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加强文教结合、馆教结合的倡议,引发各界人士的关注。在此基础上,电视媒体成为连接博物馆与文化教育的有效桥梁,一方面,作为云课堂,电视媒体于云端弥补了博物馆在全国分布不均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全媒体形式的生动讲述,又对博物馆承载的历史内涵进行高度概括,信息量大、讲解触及面广,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也丰富着青少年的课外时间。

把实体文物变成网络资源,体会博物馆承载的文化与文明的魅力,更能激发青少年对知识的探索兴趣。为革命文物的现代传承打开一扇窗,今年,2021《赢在博物馆》还充分调用先进的互动呈现技术,融合诗词、歌舞、朗诵、情景演绎等不同形式,多元的视听内容,为节目带来可看性,同时,CG技术为演播室表演增加的沉浸感画面,又在视觉上抓住了年轻观众的眼球。

挖掘博物馆在教育资源方面的带动性,电视媒体发挥着接力棒的作用,其影响力又是持久的。让红色文物活起来、红色故事讲起来、红色榜样树起来,正如北京军旅之声合唱团中的一位维和部队老兵在节目所说:“这档节目对于教育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有着现实意义。”通古今,少年强,广见闻,走四方,作为总台“引领成长、塑造未来”的绿色频道,《赢在博物馆》等一系列优秀少儿节目实现了专业、童趣、深度的有效结合,其对于文化自信的树立和发扬,也体现了国家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上一篇:博物馆遇上“熊孩子”
下一篇:让劳动美成为学生全面发展最鲜亮的底色

Copyright  ©  2019-   承德研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冀ICP备2023036728号-1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未来城4号地101底商   电话:15097812499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友情链接: 承德广电局   承德监察委员会   承德市公安局   承德规划局   承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德县人民政府   承德社保局   承德贴吧   和合承德网   承德新闻网   承德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河北省教育厅   承德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