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什么?为什么说研学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的必经途径?
今天小研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研学对于教育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有多重要。
什么是高质量教育体系?
高质量教育体系之于学生即是全面素养的提升。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赋能,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总目标。
新的教育体系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培养目标分类、培养过程分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
要落实劳动教育,加强体育和美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提供可靠保证,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为什么说研学实践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经途径?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及“广泛开展劳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也提出大中小学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建议》在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
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等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集中体现。
《建议》部署“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新发展阶段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又作出新的阐释和布局。
衡量高质量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要看数以千万计教师、数以亿计学生的素质能否不断提升和增强。
今后,多方位提高师生素质,重点将落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层面,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因地因校制宜,发展素质教育,形成有效的实践模式,努力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
研学丰富了课外教学的多样性,完善了新时代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离不开课外研学实践的指导,它重新定义了以劳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全面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让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
十四五’期间,希望研学站在新的起点上,通过机构不断地改革创新,基地营地不断地迭代升级,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学生终身学习目标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