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游学旅行?为的是寻找唐诗里的名山秀水。

01
有一个中文名字叫爱诗词的老外,她是一个15岁就单枪匹马来中国寻找“杨柳依依,荻花瑟瑟,呦呦鹿鸣”的加拿大女孩儿,你若问她为什么如此喜欢中国,她会说“《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太美了太美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太美了,太美了”!惊叹之余,她又会满脸困惑地自言自语:“可是这么美的东西,我怎么总看不到,谁能带着我去找找,看看它们藏在什么地方呢?”
02
各位老师,同学们,说实话,谁能带着她去找找呢?谁又能有把握不会叫这个痴迷于古诗词、连中文名字就叫爱诗词的女孩儿失望呢?别说她了,就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我生命的16年历程里,也从来没有领略过如此美景,构建过如此美的记忆,我和这个不远千里的“爱诗词”一样,能,而且也只能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中,非常羡慕地去猜想杜甫那个时代的春景,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描述里去梦寐以求地想象王勃那个年轮的秋光。
03
我时时扪心自问,假如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浩瀚气势,我们的先人能抒发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么?倘若没有“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的情趣,李清照能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命运叹惋么?如果没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能唱出断肠游子的悲凉心声么?如果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我们的塞外风情还有何意蕴?因此,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源远流长的唐诗宋词,蕴含了太多“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与情感。
04
遥想李白当年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三人登高畅饮,借酒赋诗。颍阳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可以想见黄河磅礴的气势,犹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当今天我们再吟诵这些诗句时,谁能断言我们的心情仅仅是将黄河的历史重温?把古今的时空对比? 可是,我们能够像古代诗人一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去游学旅行”吗?各位同学,当你想出去走走的时候,是不是还牵挂着没写完的作业?各位老师,当你想出去走走的时候,是不是突然接到了培训的通知?
于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古人的浪漫情怀,终成了历史的嗟叹。王勃的“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的诗意,也成了遥远回忆,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精彩记事,也就自然衍变为教科书里最令人畅想的标本……由于对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我们的想象力也受到空前的束缚。
05
趁着周围还有青山绿水,趁着这个难得的小长假,赶紧走出去,欣赏唐诗宋词中的山清水秀,欣赏汉赋明文中的物华天宝。给那个中文名叫爱诗词、16岁就来咱们中国寻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加拿大姑娘,当一回导游吧!满足一个漂洋过海的异国少女,也满足我们自己灵魂深处“杨柳依依、呦呦鹿鸣”的愿望吧!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世界那么大,必须去看看!开启游学旅行快乐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