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演艺区, 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本馆曾先后被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教育、研发、传媒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组委会命名为“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2012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总评排名中,位列全国博物馆第五位、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第一位。
北京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余平方米。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建筑中,最神秘的莫过于“田家炳楼”,这座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标本楼蕴藏着27万余件馆藏标本。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来自中国的侏罗纪母亲”中华侏罗兽、完成全身羽毛颜色复原的赫氏近鸟龙、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等;还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井研马门溪龙化石、中国唯一的恐龙木乃伊化石、北极熊、犀牛等。馆内还收藏着世界各国友好人士赠送给我国国家领导人的部分礼品标本,如科摩罗总统访华时赠送给江泽民同志的珍贵的拉蒂迈鱼标本、早年越南胡志明主席送给毛泽东同志的亚洲象标本、朱德同志转送的鳄鱼标本等各类礼品标本。其中比较珍贵的还有新西兰坎特伯雷国家博物馆赠送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这种地球上巨大的鸟已经于1885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灭绝,而这件标本也是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
北京自然博物馆利用自身的优势定期举办有特色的科普活动。 先后组织了19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物知识竞赛,每年有近10万名学生参与,同时举办各类科普讲座、生物教师培训班、小小讲解员培训以及博物馆之夜、小军团生物夏令营、“科普车”等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受小朋友们喜爱。
北京自然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一直秉承普及科学知识,服务社会公众的办馆理念,始终在做好标本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和科学普及的基础上,努力利用自身的优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把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呈现给观众朋友,为公益文化传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